性味歸經(jīng)編輯
性溫,味甘。
功能主治編輯
補(bǔ)氣固表,托毒排膿,利尿,生肌。用于氣虛乏力、久瀉脫肛、自汗、水腫、子官脫垂、慢性腎炎蛋白尿、糖尿病、瘡口久不愈合。藥材性狀編輯
根圓柱形,有的有分枝,上端較粗,略扭曲,長(zhǎng)30~90cm,直徑0.7~3.5cm。表面淡棕黃色至淡棕褐色,有不規(guī)則縱皺紋及橫長(zhǎng)皮孔,栓皮易剝落而露出黃白色皮部,有的可見(jiàn)網(wǎng)狀纖維束。質(zhì)堅(jiān)韌,斷面強(qiáng)纖維性。氣微,味微甜,有豆腥味。
相關(guān)配伍編輯
①小便不通。用黃芪二錢(qián),加水二碗,煎成一碗,溫服。小兒減半。
②酒疸黃疾(醉后感寒,身上發(fā)赤、黑、黃斑)。用黃芪二兩、木蘭一兩,共研細(xì)。每服少許。一天服三次,酒送下。
③白濁。用鹽炒黃芪半兩、茯苓一兩,共研細(xì)。每服一錢(qián)。
④萎黃焦渴(每與癰疽發(fā)作,先后伴隨)。用黃芪六兩,一半生焙,一半加鹽水在飯上蒸熟;另用甘草一兩,也是一半生用,一半灸黃。二藥共研細(xì)。每服二錢(qián),一天兩次。也可以煎服。此方名“黃芪六一湯”。
⑤老人便秘。用黃芪、陳皮各半兩,研細(xì)。另用大麻子一合,搗爛,加水揉出漿汁,煎至半干,調(diào)入白蜜一匙,再煮過(guò),把黃芪、陳皮末加入調(diào)勻服下。兩服可通便??梢猿7?。
⑥血淋。用黃芪、黃連,等分為末,加面糊做成丸子,如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。
⑦少淋。用黃芪、人參,等分為末。另用蘿卜四、五片,加蜜二兩,稍稍灸過(guò)后,蘸藥末吃下,以鹽水送服。
⑧吐血。用黃芪二錢(qián)半、紫背浮萍五錢(qián),共研為末。每服一錢(qián),姜蜜水送下。
⑨咳膿咳血,咽干(這是虛熱,不可吃涼藥)。用黃芪四兩、甘草一兩,共研為末。每服二錢(qián),熱水送下。
⑩肺癰。用黃芪二兩研細(xì),每取二錢(qián)煎湯服。一天可服三、四次。
?甲疽(趾甲邊紅肉突出成疽)。用黃芪二兩、茹一兩,醋浸一宿,加入豬油五合,微火煎成二合。去渣,取脂涂瘡上。一天三次。
?胎動(dòng)不安(腹痛,下黃汁)。用黃芪、芎各一兩,糯米一合,水一升,一起煮到半到。分次服下。13、陰汗?jié)癜W。用黃芪酒炒后研細(xì),切熟豬心蘸著吃,有效。